在金庸所构建的广袤江湖世界中,中原武林自古便是风云变幻,英雄豪杰为了争夺“天下第一”的荣誉,或为了得到无上的武功秘籍,往往不惜一切手段,展开惨烈斗争。比如在《射雕英雄传》当中,各大门派为争夺《九阴真经》而大打出手,甚至引发了一次又一次震动江湖的风波,最终促成了华山论剑的举办,并在这场论剑中,诞生了射雕五绝的传说。
然而,细细回顾金庸的作品,尽管射雕五绝为了《九阴真经》而展开激烈的对决,但对于另外一部威力无穷的秘籍《易筋经》,他们似乎并未有过多的关注。那《易筋经》究竟有何特别之处,值得那些英雄豪杰为之焦虑呢?
射雕五绝的身份,武侠迷们应该耳熟能详。所谓五绝,便是指中神通王重阳、东邪黄药师、西毒欧阳锋、南帝段智兴、北丐洪七公。他们五人曾因为《九阴真经》的归属问题,相约在华山顶峰展开一场顶级的比武较量,誓要决出一个最终的胜者,带走这本足以改写江湖格局的无上秘籍。在历经七天七夜的激烈比拼之后,王重阳凭借深厚的内力和高超的武学,最终战胜了其他四人,不仅拿到了《九阴真经》,还荣登了天下第一的宝座。
展开剩余76%然而,王重阳虽然得到了《九阴真经》,但他并没有享受太久。因为因旧疾复发,他突然去世,使得江湖的局势再度陷入了动荡。特别是西毒欧阳锋,他一心渴望称霸中原,想借《九阴真经》大幅提升自己的武学修为。为了此秘籍,他几乎采取了所有极端手段,甚至不惜丧命。
尽管在《射雕英雄传》中,郭靖、黄蓉等人先后登场,但《九阴真经》依然贯穿着整个故事。既然这些武林豪杰对《九阴真经》如此看重,为何他们却没有同样的热衷去追寻《易筋经》的下落呢?
喜爱金庸作品的读者们大概都知道,虽然《易筋经》在金庸的笔下描述不多,但它却是少林寺的镇寺之宝。得到它的人,不仅能获得惊人的武学成就,还能焕然一新,几乎脱胎换骨。在《天龙八部》的三联版中,铁头人游坦之在机缘巧合下捡到《易筋经》,甚至从书中发现了诸多神秘的图案。凭借《易筋经》中的奥秘,他不仅成功除去体内的蜈蚣毒,还学成了冰蚕毒掌,令丁春秋等人叹为观止。
此外,即便是以修仙之道自诩的逍遥派,也对《易筋经》充满了渴望。《天龙八部》中的一段描写便是,段誉在一间书房里看到满墙的签条,其中包括“昆仑派”、“少林派”、“四川青城派”、“山东蓬莱派”等门派的名称。特别是在“少林派”的签条下写着“缺易筋经”,而“丐帮”一旁则标注着“缺降龙二十八掌”。甚至在“段氏”条下提到“缺一阳指法、六脉神剑剑法,憾甚”。由此可见,《易筋经》在《天龙八部》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,但在《射雕英雄传》的时代,竟然没人对它有所动作,实在令人疑惑。
可能有人会说,《天龙八部》与《射雕英雄传》是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,怎么能将它们混为一谈?然而,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简单。金庸先生一向喜欢在不同的作品中引入相同的角色和武功,甚至在晚年发布的新修版系列中,他将《天龙八部》与《射雕英雄传》紧密相连。比如,在新修版的《射雕英雄传》中便提到,北宋时期,丐帮帮主萧峰曾凭借降龙十八掌,邀请天下英雄决斗,几乎无人能挡得住他的掌力。而这降龙十八掌,正是在华山论剑的场合中,由洪七公施展,令王重阳等人叹为观止。
那么,如果《易筋经》真的被一位绝世高手所获得,是否能够解释射雕五绝为何对它视若无睹呢?在《天龙八部》中,铁头人游坦之通过偶然捡到《易筋经》,学成了冰蚕毒掌,但随后这部经书被吐蕃国师鸠摩智抢走。鸠摩智已经练就了火焰刀、小无相功等高深武技,接触《易筋经》后,他迅速如疯虎般提升武学,甚至接近了登峰造极的境地。
就在鸠摩智突破极限,几乎面临经脉崩断的危险时,他却无意间触发了段誉的北冥神功。经过一番顿悟,他最终决定将《易筋经》交给段誉,书中写道:“老衲今日告辞,此后万里相隔,只怕再难得见。这一本经书,公子他日有便,费神请代老衲还了给少林寺。”于是,《易筋经》便这样由鸠摩智亲手交给了段誉。
此后,段誉带着《易筋经》回到了大理,成为了日理万机的君王。他的名字也流传在史册上,被称为宣仁帝段和誉。而根据史书记载,段和誉活到了93岁,于1176年去世。而有趣的是,王重阳早在1170年便去世了,等于说,华山论剑时,段誉其实已经存在于射雕的时代,只不过因为外有乱世内有纷争,他早早皈依佛门,成为了天龙寺的僧人。
尽管段誉已经出家,但他的武功依然强大得令人惊叹。尤其是他的六脉神剑,能够隔空伤人、化气为形,几乎无敌。试问,射雕五绝怎敢觊觎他手中的《易筋经》?即便五绝齐心协力,也未必是段誉的对手。
发布于:天津市秦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