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元旦前后,许多地方寒意渐深,普安县却有暖流涌动,催生出比春天更早苏醒的新茶。
人勤春来早,茶香蝶自来。普安茶的早,是茶农争分夺秒、采撷初展的第一抹新绿;是茶商跨越山海、守候新年最早的茶香;是物流日夜兼程,打通从茶园到市场的“最后一公里。”
普安县茶园风光。
普安县茶农正在采茶。
贵茶出山,更需“留名”。“普安红”品牌如何突破地域局限,走向广阔的全国市场,真正被万千消费者看见、认可和选择?
普安的选择是借船出海、借力登高,集中力量锻造本土品牌。
2016年,一场跨越山海的“联姻”尘埃落定。普安县携手中国红茶标杆企业福建正山堂,共同打造出“正山堂·普安红”系列产品。
“这是一条发展的快车道。”贵州普安红茶业(集团)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绍江看得透彻,“普安红得以迅速切入高端红茶市场,让外界知道普安不仅能产好茶,更能出好品牌。”
展开剩余73%“借船”策略立竿见影。2018年,全球最大的绿茶出口企业浙茶集团落户普安;2023年,在广东龙门县的协作下“太姥山·普安白茶”项目启动生产……
“普安红”产品展示。
“借船”只是第一步,要想真正出海,还需自己学会“造船”,握好缆绳。近年来,普安县倾力打造“普安红”区域公共品牌,将全县分散的茶企整合起来,持续扶持市场主体,以品牌共建凝聚发展合力。
品牌共建的“绳子”要拧成一股,关键在拴牢统一的品质标准。目前,全县共有24家企业获得“普安红”品牌授权。他们既是品牌的共建者,也是品质的守门人:只有坚守同一套标准、同一种味道,才能赢得更广阔的市场与消费者信任。
传统茶产业是根基。但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,如何真正实现“守正创新”?
“我们正全力推动‘普安红’进入‘一红两叶’3.0发展模式。”罗绍江介绍,该模式是以“普安红”品牌为核心,发展新茶饮和茶美食,培育新业态反哺传统茶产业,达成“以店养店、以茶养茶”良性循环,实现店面经营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。
新茶饮产品评选活动。(受访者供图)
一方面,深挖普安作为“世界茶源地”的文化IP,打造年轻人喜欢的原叶特色茶饮。另一方面,结合擂茶汤圆等非遗小吃,探索茶美食等深加工领域,将一片茶叶的价值“吃干榨尽”。
如何让年轻一代像他们的父辈一样,爱上这盏醇厚回甘的茶?罗绍江的答案是:先以他们喜欢的方式走近,再让他们读懂茶的本味。
“实际上,每个中国人都有着热爱茶的基因,只是每一代人饮茶的方式不同。”罗绍江说,我们要做的是适应年轻一代的饮茶方式,让一杯茶连接一家人、几代人。
普安红新茶饮产品入驻贵阳曹状元街。(受访者供图)
除了开拓新业态新市场,如何讲好普安茶故事,也成为品牌建设的重要一环。
普安茶不缺底蕴:164万年前的茶籽化石、千年古茶树群落,都是时光沉淀的独有叙事。如何将自然天赋与文化底蕴转化为品牌竞争力?关键在于体系化挖掘、梳理和传播,让“普安红”成为一个有来历、有温度、有生命力的品牌符号。
这正是普安百惠商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保贵长期致力的方向。每年“贵州绿茶第一采”电商直播活动都离不开他的组织与推动,“坚持户外直播,就是希望用最真实的镜头,带大家亲身感受这一片茶叶背后的风土人情。”
品质立身,品牌致远。这片古老的茶叶,如今正以一种更年轻、更灵动、更坚韧的姿态穿越市场的重重关隘,叩响新的发展之门。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敖子棋
编辑 曾书慧
二审 陈毓钊
三审 马 刚
发布于:贵州省秦安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